会展智慧化新地标:数字冰雹 赋能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智慧运营
产品介绍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北京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正承载着服务国家“四个中心”战略、展现国际交往形象的核心使命。当实体经济加速拥抱数字化转型,首都会展中心用硬核科技给出了智慧会展的“中国方案”。
随着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大型展会数量激增、规模扩大,传统的场馆运营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如何提升运营效率、保障展会安全、优化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成为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打造一个集智慧化管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协同于一体的智慧运营体系,成为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大型会展中心痛点需求-亟需突破传统运营桎梏:
1.数据孤岛林立:安防、通行、设等子系统独立运行,全局态势感知缺失。
2.设备运维低效:设备运行状态不明,依赖人工巡检,故障发现与处理滞后。
3.能耗管理粗放:缺乏精细化的用能监测与分析工具,能源消耗高。
4.安防压力巨大:面对大型展会单日十万级人流量,传统人防为主的安防体系效率低、成本高,应急响应慢。
5.交通协调困难:展会高峰期人流、车流集中,周边交通疏导依赖经验决策,易引发拥堵。
数字冰雹携手北明、华为等公司,集成大数据、AI、IoT、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平台,共同为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智能运营中心(IOC),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运营中心大屏上,数十万平方米建筑群以三维形式精准映射,37000+设备运行数据动态监测,多路
AI 算法实时扫描着场馆各领域动态...场馆全域态势的“可视、可管、可控”,大幅提升场馆应对大型展会的指挥调度水平及精细化管理能力。
数字冰雹参与建设的数字孪生 智慧运营中心系统,涵盖了多个核心模块,向下整合各个智能化系统,向上支撑各领域业务应用,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智慧会展生态体系,助力场馆运营方全面掌握展会综合态势。
在场馆整体运营管理方面,智慧运营中心 IOC 彻底打通安防、通行、设备、能耗、资产等多个子系统数据壁垒,在统一的数字孪生平台上实现全景可视、一体指挥。实时汇聚并动态呈现展会综合态势,人流量、设备状态、安防告警、能耗水平、物流调度等运行态势一目了然。实现“有据可依、可视可管”的智能化、数据化运营。
借助物联网(IoT)等系统数据,智慧运营中心 IOC
可实时感知场馆内超37,000+关键运行设备状态参数,智能化进行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远程控制等功能,实现对设备从安装、运行、维护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集中化、可视化管理,助力工程人员快速处理故障,提升设备可用率及运维管理效率。


基于科学的用能数据分析,智慧运营中心 IOC
构建能耗全景视图,实现分区、分项、分时段的能耗精准计量与可视化展示。深度关联设备运行状态与人流、活动、气象等数据,智能分析能耗规律与优化空间,实现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能源需求特点,进行精准的能源调配,显著降低场馆能耗,为管理者提供数据驱动的能效优化建议,支撑决策,打造智慧绿色会展典范。


4.智能安防立体化
- 多维感知秒级响应
融合对接 视频巡更、消防报警、巡逻机器人等智能安防系统,智慧运营中心 IOC
全方位、无死角实时呈现展厅、会议中心、酒店等各区域的安防运行态势,远程进行常态化安防巡检,并结合 AI 算法进行实时智能分析,实现对人员入侵、区域超员、物品遗留、异常行为、火情隐患等风险的自动识别与告警,大幅提高日常管理效率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对传统安保人力的依赖,助力场馆实现更精细化管理,有效降本增效。


为保障重大展会期间场馆周边交通高效有序运行,智慧运营中心 IOC
聚合场馆周边关键交通信息,如道路流量、停车场状态、公交地铁站点信息,形成“会展圈”实时交通态势图,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基于人流、车流、展程信息的智能分析预测,动态调整场馆进出路线、停车场引导策略及周边信号灯配时方案,科学缓解拥堵,提升参展观众与物流车辆通行体验。


当传统会展还在比拼场馆面积和硬件豪华度时,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已用数字孪生定义了“下一代会展”:它不仅是钢筋水泥的物理空间,更是实时在线、持续进化、自我学习的数字生命体。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的实践印证:智慧化不是科技秀场,而是精细运营的工具。当37000台设备运行状态可感知、数十类安全风险可预判、能耗可精准控制时,会展行业才能真正实现“用数据管理,靠智能决策”。
数字冰雹用数字孪生技术 把“保障大型会展活动的安全、有序、绿色运行”,从愿景变成可量化的运营指标,为全球会展业提供了一条可落地、可复制、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会展中心-大国会客厅,从此以数字孪生之名,向世界发出智慧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