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指南 | 图观 端/流双渲染架构 怎么选?
产品介绍
本文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您理解两种渲染方式的特点,并帮助您了解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如何选择适合的渲染架构。
1.1 端渲染
端渲染 通过 WebGL 技术在浏览器端进行实时渲染,供用户操作访问,依赖客户端的硬件性能。适用场景:适合中小型场景,如楼宇、设备等。

服务器配置要求:渲染计算工作由客户端设备完成,对服务器的硬件性能要求相对较低,无GPU硬性要求。
客户端配置要求:渲染计算工作由客户端设备完成,所以要求客户端GPU 越好,显示越流畅。
并发访问的支持能力:端渲染模式的渲染工作不需要专门的图形渲染服务器支持,易于部署,因此能够支持单服务器 千级 高并发访问需求。
加载时长:端渲染模式取决于场景下载时间,受场景大小、网速制约。
场景规模:场景规模大小会直接影响场景加载的时长,且受客户端配置的性能限制,所以一般来讲不应该过大,百兆左右最好。
渲染效果:支持高达14层的PBR物理材质复合渲染,中小场景能够达到非常精细化的场景效果。
网络带宽要求:网络带宽直接影响三维场景数据的加载时间以及交互操作的响应效率,场景完成加载后,对网络带宽没有特殊要求。
1.2 流渲染
“流渲染”是基于云端渲染服务器,生成可交互视频流,供用户实时操作访问,渲染过程在服务器端完成。适用场景:城市级、城区级等大场景或对渲染效果要求极高的项目。

服务器配置要求:实时画面渲染计算由云渲染服务器完成,所以渲染服务器 需要 高配置的 GPU & CPU。客户端配置要求:对客户端配置没有特别要求,任意终端均可获得高质量的三维渲染效果。 并发访问的支持能力:并发访问数量相对受限,单服务器仅支持个位数的并发访问、秒级加载。流渲染架构每路并发需要占用服务器显卡的一部分渲染资源,虽然通过增加云服务器及显卡的方式,提高浏览器客户端的场景并发访问数量,但对比端渲染架构来说,并发访问规模相对受限。 加载时长:流渲染模式因为具备场景预热的功能,所以能够实现单服务器中的场景秒级加载。 场景规模:对场景规模 没有特别的限制,由高性能云渲染服务器完成三维场景的渲染计算,所以能够支持上百G左右的超大规模、超复杂场景流畅显示。 网络带宽要求:对网络环境的带宽和延迟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稳定、高速的网络带宽,否则无法保障画质和流畅,如果网络带宽不足,则无法以较高码率串流画面,会造成画质下降;如果网络延迟较高,则会造成浏览器端的操作与串流回来画面之间存在较大延迟。
在选择渲染架构时,您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场景大小:场景的物理范围,小场景(建筑、设备)or 大场景(城市、城区)?
渲染效果:对场景视觉效果的要求,高还是低?
客户端配置:客户端的硬件(如GPU、显卡)能力如何?
服务器配置:服务器端的计算能力(GPU、CPU)是否足够?

(1)小型场景 + 低效果要求 + 低客户端配置 + 低服务器配置

(2)小型场景 + 高效果要求 + 高客户端配置 + 低服务器配置
推荐方案:端渲染精模
原因:客户端配置高,能够支持小型场景精细化渲染,且无需依赖高配置服务器。



原因:客户端配置低,无法支持端渲染,但服务器配置高,效果要求也高,适合流渲染。



原因:大型场景需要流渲染支持,满足高效果要求,流渲染是唯一选择。



原因:客户端配置低,无法支撑大型场景,即便是低效果渲要求,需选择流渲染架构。


(6)大型场景 + 低效果要求 + 高客户端配置 + 低服务器配置


端渲染与流渲染作为当前主流的两种技术路线,各有其适用场景与优势。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四大选型关键因素:
场景大小
场景的物理范围
效果要求
对视觉效果精细度的要求
客户端配置
GPU、显卡等终端硬能力
服务器配置
服务器端的算力(CPU、GPU等)
端渲染架构 作为一种易于部署的方案,十分适合那些场景规模小、用户数和并发访问量高的应用场景,对客户端配置有一定要求。